找到相关内容4472篇,用时1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慧长老访谈录

    要走五个小时的山路才去得了。古时候森林茂密,要走几个小时才能到呢?那实在难以想象。在那里躲了几年,这才风平浪静,然後才有一个僧璨跟他学。僧璨一侗什么呢?他是一代祖师,但他毕竟一个病人,有“风疾...的人拥护,再没有人迫害他了。   主编:人缘好。   长老:人缘、地缘都好。所以他就能住下来,五百住在这裹吃什么呢?当时这裹应该人烟稀少的地方,没有供养,只能靠自己开荒种地,解决吃饭问题。四祖以...

    今朝录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079418.html
  • 阿旃陀·巴米扬·吐鲁番与敦煌间的文化联系

    迥然不同。聂斯托利(Nestorian)否认基督同时可以神也可以的说法,为此,他被送上了以弗所(Ephesus)宗教法庭。他的很多信徒逃往萨珊(即今伊朗),又从那里流亡中亚和中国。公元638年...勒柯克鉴定出来。关于景教绘画,可以观察到的它们表现出一种空间感,不象大多摩尼教壁画那样表现得拥挤不堪。在像与像之间留有空间,以显示每个人的个体。在壁画左端的牧师叙利亚人或拜占庭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2480503.html
  • 龙门石窟古阳洞开凿的年代(上)

    石窟学术研讨会②。日本方面有我和被看作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研究第一的石松日奈子女士,研究院方面有李文生先生和新来的杨超杰先生。我接着上届研讨会的话题发表了《古阳洞所见的汉风式表现与开凿年代———从太和...碑文排列的整齐程度看出差别。但如果仅在拓本上看的话,与横幅同样宽度的纵长的碑形夹着“太和七年孙秋生造像记”,其上有缠绕着螭首的“邑子像”的题额,其左右邑主主要的供养者孙道务和卫白犊两,与地方官员...

    上原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580768.html
  • 道德代替宗教道德信仰的确立

    意味深长的,周人天命随德行转移的观念,不仅中国早期人文及其道德观的一种觉醒,同时也是一种“人为事物”的经验性获得。信仰需要经验性心理支撑的,周朝以德取天下的过程,本身亦属一种经验性获得。它告诉我们:...德行狭小之不可以处理大事。应该说,德位匹配的理念实际在统治者身上安置了无限的道德责任。当然,这种安置同时也带来了问题,这后话。   作为“人文化成”的一个成功范例,我们必须说明的,德对人群社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681120.html
  • 第二届“当代中国宗教论坛”论点述要

     上海师范大学李申教授认为,中国历史上一直把儒教当作宗教来对待。唐太宗时称儒教为圣教,儒教经典称为“圣经”。现在很多把宗教当作外来语,其实从四库全书中不难看出,宗教我国固有的概念。儒教的核心信...当前佛教研究的思想指南。其次,信仰宗教的,研究宗教的还是,神人关系的落脚点最终表达在人身上,研究宗教就是研究的信仰变化与社会之关系的历史。第三,建立一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可操作性的“人间佛教”...

    曾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781121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述评

    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时期公认的佛教圣典,佛陀根本思想以及言行的最早记录。   汉译“四部阿含”价值的重新肯定,其重要性要超过“五(部)尼柯耶”,这因为汉译“四部阿含”不是一传译的,也不是同一部...缘起佛教教义的精髓、核心。佛教在产生时既然否定了婆罗门关于世界的根本“梵”或最高神的理论,必然就要解释世界及如何生成的问题,因此佛陀提出了缘起的思想。所谓“缘”指条件,“起”指产生。“缘起”即“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
  • 向佛陀诉说(节录)

    我们的教主。我也知道,那是佛陀。只是,那是竖立在殿堂里供膜拜的形象,真正的佛陀,我还不认识。   到了二十五岁以后,我在台湾撰写《释迦牟尼佛传》,我需要设身处地思惟佛陀的言行、用心,甚至佛陀的...感谢佛陀,也感谢这些先贤圣哲。   佛陀,我对您常说“我是众中的一个”,更加感受到您的伟大。您,不是神,您不以神权来控制他人的信仰,您以真理铺陈宇宙的起源、人生的还灭。   你对人间的苦恼、业力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981376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哀痛情怀与生离死别的悲伤场景,俨然加剧了死亡的恐怖与威胁。死后,生命就这样无端地消逝了吗?还是接着另有一段续起的生命?如果死后仍有生命,那么会去哪里呢?羽化登仙,神游太虚,翱翔宇宙吗?上天堂而快乐...一样,「死往何去」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属于「存有论」的哲学思考,而非牵扯到怪力乱神的迷信或聊斋之谈,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思与探讨。   四﹑ 生死自觉 — 「向死的存在 (Being-toward-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

    成就之所以为人者;另一方面成人,他人在己之关怀润泽中亦得以成就.所以仁即生理,换一种说法,即道德创造者也.至於辞让之礼,亦一己心中仁之生理於见他人有需要时而让之之表现;羞恶之义,亦一己心中仁之生理...圣人自不消求知;其所当知的,圣人自能问.如『子入太庙,每事问』之类,先儒谓『虽知亦问,敬谨之至』.此说不可通.圣人於礼乐名物,不必尽知.然他知得一个天理,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.不知能问,亦即天理...

    郑宗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8.html
  • 康巴千里供万僧(下)

    参差不齐地突出一些青山翠峦,煞鲜明好看!想刚到成都时,还希望花点费用、时间去峨嵋山顶看不一定会出现的云海,现在竟是"看来全不费工夫",真让觉得凡事随缘不必勉强,能够看到、得到的,自然会有因缘,相信...旧的衣服,头包着布帽,虽八月份的天气,但晚上在这近四千米的高山上,加上湿度,气温也是低得冻!里面漆黑低矮,只见那的侧后面,大家自然而然地拿出吃的、喝的、现金等供养了这位苦行人。看到这人能够那样地...

    徐荣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582114.html